作品搜索
宝贝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宝贝风采 - 家长育儿感想家长育儿感想
孩子为什么不阅读
发布时间:2012-7-16 10:43:00    点击:1087次    [举报文章]    [关闭本页]
分享到: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已经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网络媒体的渗透、视频短片都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对孩子来说也一样。

原来会是这样的提问:什么样的孩子爱阅读?但如今,应该这样问:什么样的孩子爱获取新的信息?

然后才是喜欢用“书籍”方式来获取信息。

行为学上分析,促使个体最终行动的因素虽然很复杂,但是必经过想做---能做----执行。

想做,就是意愿,一个人想做一件事的动机大概分成三类,兴趣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当个体有了这样的动机之后,他就会考虑自己能力是否够。如果是成就动机或者交往动机占主导的个体,如果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能做到,往往在能做的环节就放弃了。相反,如果一个兴趣动机占主导的个体,就不会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当个体在大脑中迅速的判断之后,他们是否执行就显示出来了。

而我们把孩子是否“阅读”看得过于简单,人脑中那个瞬间的决定往往是过往经历的再现然后促使他做决定。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没有发生阅读行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分析是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孩子不阅读。

 一个想阅读的孩子一定渴望接受新信息.

第一步:一个喜欢接收信息的孩子一定拥有很强的好奇心,他渴望接收新的信息,然后才是他有可能选择阅读书籍这种方式。

第二步:假设孩子拥有好奇心,为什么他不选择书籍而是其它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呢?取决于以下的因素:首先,文字对于孩子的能力是有要求,不仅是生字是挑战,还有语言环境的背景差异带来的陌生感,比如一个毫无15世纪欧洲文化知识背景人阅读以文艺复兴背景的文章就算能认识所有的字,但是阅读难度也比一篇现代文章大。另外就是篇幅,这和另外一个因素相关,就是大脑体能。个体在拥有同样词汇量基础上和兴趣读一致的前提下,拥有较强大脑体能够坚持更长时间。其次,环境和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一个安静和独立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适应阅读书籍;而在一个喧嚣噪杂的环境下,孩子则更愿意选择其它方式,因为更加快捷,也符合心理状态。

而不同动机的孩子对于以上因素的反应各不相同。

一个兴趣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孩子在难度面前不会退缩,因为对内容的强烈好奇已经让他可以超越困难给他的困扰。相反,如果是一个成就动机为主导的孩子,如果难度大到他认为不可能完成,他就容易放弃。所以,外因为主导的孩子在困难面前如果没有一个外力因素的引导很容易放弃难度过大的阅读。

第三步:对于内因动机,也就是兴趣动机主导的孩子。我们需要了解他对哪些内容有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年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合他阅读的书籍。而对于那些外因为主的孩子,则需要强调阅读完成后的结果。比如强调成就感和在他人交往中所占的优势。

第四步:阅读还强调持续性。对于兴趣动机为主导的孩子,需要逐渐扩展他的阅读涉猎范围,也就是逐步扩大。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而导致阅读行为的孩子,我们都需要和他们分享更多的书籍本身的内容,这样满足了兴趣动机为导向的孩子的内在需求同时也能扩展以外因为导向的孩子的兴趣动机。而对于外因占主导的孩子,则必须给予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关于“成就价值”评价和“差异性”评价。对于兴趣动机主导的孩子,这样的评价也会让他们更有动力。“成就价值”评价指的是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赞赏,主要是强调能力和所获得的进步与成就。“差异性” 评价指的是把个体和其它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对比,指出他强于他人的地方。

以上是把个体行为背后的线索进行了整理,也就是分析原因,那么生活中父母针对以上原因,应该或者说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行为呢?

第一  保护或者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一个没有好奇心的孩子对于周围的现实世界或者是对过去和将来的世界都没有好奇,而他自然就没有冲动想了解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值得庆幸的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已经足够,但是我们需要保护。

第二  分析孩子在阅读行为上的动机是外因还是内因占主导。其实,每个人行为背后都是综合动机的集体作用,但是占主导的动机往往是决定行为的关键。所以,兴趣动机做主导的个体不一定就没有成就和交往动机。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我们希望能够最大可能的提升内在动机,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动机为主导的孩子能够更大的克服困难。但并不是只有兴趣动机才能导致行为的发生。

第三  挑选合适的书籍。挑选书籍需要考虑孩子的识字量,需要考虑所处年龄段所感兴趣的事物。对于一个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来说,需要挑选他更容易感兴趣的内容。而对于已经有极强兴趣的孩子,则可以在内容上选择他需要而非他热爱的。

第四  分享阅读内容并给予评价。阅读绝对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他需要周围环境的配合、引导来巩固或激发阅读兴趣,也需要外界反馈来满足他内心对于成就感的渴望。所以,父母一定需要和孩子分享阅读内容,这其中包括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表示自己对于孩子阅读内容的一无所知,渴望他的传授;也包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孩子进行互动。此外,还需要对孩子阅读中的状态,之后的结果给予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一定是正式的,也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往往一个眼神、一个赞叹的笑容,一句由衷的褒奖就已经足以。当然,评价不一定是正面的,如果发现孩子有需要提高的地方,父母也一定需要指出,但是需要客观。

在于众多家庭的接触中,我发现在阅读问题上父母存在以下两个现象是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

第一,过于追求“名著”。如同之前所说,孩子需要从最容易接触和吸收的书籍入手,那就是内容更贴近他们生活,难度合适的内容。而父母总是有追求“名著”之心,而往往父母眼中的“名著”还停留在自己成长期时接触到的。曾经看到一个妈妈为11岁孩子开具的书单,从《巴黎圣母院》到《苔丝》。为孩子捏汗的同时也为这个妈妈捏了把汗,书是好书,但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就不合适。父母对于书的理解和认识也需要提高,不是所有的漫画书都没有价值,也不是所有字书就值得阅读。所以,别让名著吓着孩子。

第二, 家庭环境无建设。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父母习惯有直接关系。如果家里没有书,或者只有适合成年人阅读的书籍,孩子想看也看不到。而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的时候看着电视,上着网和朋友聊聊电话,孩子自然也不会打开书。看书是需要环境的,在一个噪杂纷乱的环境中,儿童更容易选择电视、网络、游戏等快速吸引眼球的内容。所以,父母首先自己需要有阅读习惯,有固定时间阅读才能创造适合孩子阅读的软环境,而家庭的氛围也需要配合有所转变。

阅读是一种行为,而喜欢或者厌烦是一种情绪或者态度。产生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我们不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永远找不到最佳的方法。但是,成年人往往被行为结果困住,而缺乏了解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态度和方法。

分享到:
文章评论
共有0人发表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