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搜索
宝贝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宝贝风采 - 家长育儿感想家长育儿感想
艺术育儿慢慢来
发布时间:2012-7-18 18:01:00    点击:1187次    [举报文章]    [关闭本页]
分享到: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有钱了可是没闲工夫,于是很多人选择把孩子送到专门的艺术学校学习舞蹈、钢琴、绘画,学这学那,好不热闹。于是天才猛增。我见过一些学艺术的孩子,从小看人的眼光都是从上往下的,绝对艺术和优雅。可是我也听说学校里不合群的孩子越来越多。我想起了一个典故。有一次,一个人带着孩子去拜访冰心,问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跟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冰心先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父母的过错呀。”我从没有认为自己是啥子早教专家,不懂太多教育学理论。我在这里只想谈谈自家双胞胎的艺术成长之路。

禾禾木木一生出来,我就下定决心让他们梦见艺术,甚至在胎儿期就开始给《我的双黄蛋》打腹稿了。所以,我的儿子们和我的书是一起诞生的。我实际上生了“三胞胎”。如果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辛苦,那就让他们说去吧。我自以为先天地把艺术的基因注入了他们的头脑和身体。退一步讲,不管他们长大后从事什么行业,我都希望他们懂些艺术。否则,一个人的生命将会怎样单调乏味?在这个出发点上,我和大多数父母的心愿一样美好。大约百天之后,我注意到小婴儿喜欢格子布枕巾。于是,我赶紧进行色彩教育。当小宝贝们不知不觉地学会辨别颜色时,我又买了许多画风各异的中外绘本,加之家里收藏的几百册名家字画,让宝贝们一饱眼福。他们最喜欢的是花朵和草虫。我相信,色彩、阳光和氧气,会开启儿童艺术化的心灵。及至孩子们的小手儿能握住笔的时候,我又买来了最环保、最细最小的油画棒和蜡笔,还从宜家搬回一个黑白两面的大画板。除了颜色,形状是艺术人生的最初步骤。

譬如,很多家庭已经重视起儿童房的布置。我为宝贝们选择的是德国进口ASPRIT纯纸,卧铺的一面图案是灯塔和宇宙飞船,AB版;另外三面墙是颜色柔和而又不失对比的明暗两种竖条。晚上灯灭后,小飞船却还闪着光,宝贝们仿佛进入了太空遨游,尽情体验白天和黑夜相撞的感觉。丹麦优卡莎的床体采用上下铺结构,有护拦。我的原则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有“儿童本位”的感觉。不管欧式、美式、韩式、中式,都要采用小型号,不能怕浪费,不能从婴儿期一下子想到青春期。孩子的关键期就像声音一样转瞬即逝,谁能把声音绑架呢?

儿童的艺术童年需要那些核心要素呢?

第一、自由。当我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飞扬起来。自由,自由多么可贵呀!悠闲、散淡,正是中国古人追求的艺术境界。然而,在当下,自由是个被封杀的名词。更可怕的是,它对儿童也露出了魔鬼的笑容。任何一个孩子,都应该天然地、本真地享有自由。这本是天赋人权。可是现在的孩子自由吗?从一生出来,不,在子宫里就被各种各样的教育论调包围了,被越来越芜杂的商品信息窒息了。在育儿的路上,年轻的父母们从没有像如今这样如履薄冰。

我相信天才越多,这个时代越值得思索。

因为,天才大多数不是什么人或什么机构培养出来的,而是自由追求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自由赋予了生命主体以神秘的信息,才让他们创造出奇迹来。

可是我们的孩子拥有多少自由呢?以我家宝贝来说,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两年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书法、绘画、羽毛球、游泳、英语等课外班,还不包括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就要固定上八节课。

不这样行吗?

我告诉大家,绝对不行!

我总觉得现在的教育是把小学下放到幼儿园,把初中下放到小学,把高中下放到初中,把大学下放到高中了。一旦考上大学,就全都颓废了。教育体制不是个人力量能够抗衡的。所以,千万不要听什么早教专家的话,给孩子自由,人为地延长孩子的童年,出发点可能是好的,结果只能自己担当。

在此强调一下,我所说的自由指内心的自由,艺术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这个比较理想化,千万不要浮泛地理解。自由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我指的是心灵自由。行为管制是不言而喻的。怎样给予孩子心灵上的自由空间呢?首先大人心灵要自由,太过规矩、罗嗦和委琐之辈自然难以胜任。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们要工作,要努力挣钱,没有时间陪孩子。前边我说过了,育儿一定要慢节奏,最好在要孩子之前就把个人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孩子成长的步骤。

艺术需要土壤,而家长和教师能够给予的是肥料。最好的肥料莫过于自由,然而自由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给予的。很多家庭物质条件很好,也遵照孩子个性成长进行培养,然而,却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自由的涵义而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药家鑫的惨剧就是一个例子。钢琴家盛中国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中也提到类似的问题,大意是现在的孩子学琴学的只是指头上的技术,而非艺术的全部。我全心育儿虽然理想化,但真的全心全意确实很累,很苦。说不出的苦,别人不能够理解的。我这样的女人育儿真的好累,我是把妈妈、教师的职责全用进去了,还有一颗作家的心。我不敢保证禾禾木木以后一定梦见艺术,那需要好多年的时间去印证,也需要很多外在条件去促成。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但一个人的根系教育非常重要,根基打好了,以后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很多家长到孩子上了初中才开始引起重视,也无非是关注一下学习成绩和升学机遇。觉得我们整个国家的教育土壤都是酸性的,它不滋养创造性人材。禾禾木木学书法,但是不勤奋,因为我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并非技术性的操练,而是他们的兴趣点。

第二,爱。这不是老生常谈。现在的小孩子几乎都不缺乏爱,但更多的爱体现在物质方面或者父母单方面用情。用冯老生的话来说,“水往下流”。真爱需要艺术。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男孩儿要富养,女孩儿要穷养”,新浪首页发表后,当天流量三四万,有一半儿的网友抨击我。我觉得这是没理解我的意思。不久前看到台湾女作家郜莹也提到了类似的命题。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这里的“富”非指钱多得花不完,“穷”也绝非勤俭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何况除非贫困地区,大多数家庭哪会吃不上饭呢?就算穷困,大多数父母也会善待子女吧?我小时侯在爷爷奶奶身边,全家人都把碗底儿剩下的米粒儿给我吃,都是因为爱。我之所以谈到“富养儿穷养女”,是因为见多了中年遭遇情感和家庭挫折的成功男人,也对眼下许多“先要面包再谈爱情”的女大学生表示同情。我以为,“00后”宝贝们的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需要更多非物质的滋养,诸如情感、知识、学识、耐挫力等,而最重要的还是:来自父母和学校、社会的真爱。理想的教育状态是,新中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由六十年代人、七十年代人、“80后”、“90后”的奋斗,已初步摸索出了一套人才培养的模式,到了“00后”应该日臻完善,趋向完美。然而,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放弃参加国内的高考,转而选择自费留学,许多数据显示,第二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已然形成,这就不能不让我们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深思。尽管改革的路上还有荆棘,但任何时候不能够放弃改革,尤其是教育革新。只要我们心中还有爱,对未来还抱有希望,我们就不应该放弃未来一代的教育。

爱的第二个要诀是恰到好处。爱孩子不等于溺爱,当然更不等于不爱,或者它的反面——冷漠无情。现在很多父母都强调从小让孩子独立,而忽略了爱的施予。爱,是一切艺术教养的源泉。一个小孩子,从小学习乐器,家长如果一味严厉,老师也一股劲儿地严格要求,童年的滋味确实很不好受啊。难怪有些小孩子动不动就跟家长“玩自杀”。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真正的艺术享受。相反,我见过一个小孩子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与呵护,保持一个儿童应有的活力与淘气,有一天忽然被蒙娜丽莎点悟了,父母也抓住时机给了她纸和笔,她练习了一段时间楷书后直接练草书,也不去考啥级别,结果成为小书法家,还到国外展出作品呢。何也?一味她的心灵世界是自由的,是充满爱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我也见到了许多规规矩矩学艺术的孩子,学了好多年也没有悟性。

禾禾木木五岁时也学过一段时间手风琴。本来我就对学习乐器不敢抱太大希望,因为学的孩子太多了。他们识别乐谱倒是蛮快的,然而却不勤奋,加之跟着幼儿园老师学习本来就不够正规,后来虽然转到了一个专门的手风琴班,可是人家已经学了一年多,要换大琴了,我怕跟不上班,就又给他们转到了双语幼儿园。学琴之事从此撂了挑子。

最近颇为热闹的《虎妈战歌》里讲述了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陪两个女儿练琴的故事,那种母爱真是虎虎生威,令人瞠目结舌呀。个人以为,东西方争论的焦点似乎不应在“严格”还是“放纵”上,而是应该解剖母爱的性格密码。我看了蔡美儿到中国演讲的视频,感觉她气质如虹,不愧为学法律的。不像我搞文学的幻想敏感、优柔寡断,也容易向孩子们妥协,所以我的宝宝们注定意志上需要加强。我回忆我的妈妈,她虽然没啥文化,但她勤劳、善良、坚强、隐忍,诸多传统美德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特殊的环境,无形中她也遵循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完全也是个虎妈形象。至于父亲教育,当然也是由各个家庭的特点和父亲的行为方式所决定。所以蔡笑晚先生以严格的父爱成功地培养出六个子女,其中两个哈佛博士,而我的诗人父亲也可以像“猫爸”一样把我和妹妹送进普通大学学中文嘛。何谓成功?我想不应该非以哈佛、耶鲁、常春藤、北大、清华来定义吧?

第三,真实。培养孩子还有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父母一定要营造真实的环境,告诉他们真实的世界。木木,是个很真实的小娃娃。我无数次为他黑葡萄般的大眼睛而叫绝。我也为这孩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和表达的心灵而称奇。他的小嘴儿常是我最美的思念。有一天,他忽然嘟哝着小嘴儿问我,“妈妈,我们的花园这么漂亮,为什么栅栏外的菜市场和后面的社区就那么破呢?”咦,他居然注意到了贫富差异的社会大问题。我家出了小小的哲学家!孩子,莫非你觉得世界原本大同,城市和乡村都该一样美好吗?天永远是蓝的,草永远是绿的,阳光普照每一家的窗台,父母们和谐共处,孩子们追逐嬉戏,花影重重,竹叶飘摇,全世界的钟表都用一样的刻度吗?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样回答他的提问。我不忍心打乱他的世界、他的平衡,更不愿意告诉他利比亚正在遭受战争的磨难,南非的儿童在忍受饥饿,日本震后的惨象和核泄露的危害,我也不想再回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长江三峡移民的血泪史,还有南京大屠杀、文字狱等更往前的历史……毕竟,他才六岁!但是,孩子,我又怎能掩饰贪官污吏的罪恶,回避抢盐大军的低素质?孩子已在超市里发现了比蚂蚁大军还长的民生大众……孩子,你的文艺你的美,你的困惑你的疑问,是全世界少年儿童都渴望得到解答的母题呀。妈妈怎能不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二十一世纪?

第四,单纯。禾禾是个很单纯的小孩儿。他四岁时就有小发明了,也无师自通,可以进行小学二年级的二十以内加减法运算了。我很嫉妒他,偶尔会在老公面前挑一挑禾禾的缺点,比如任性。我老公说他也嫉妒。本性单纯、聪明乖巧者容易遭受嫉妒,所以说人性本恶。不过我知道,乖巧的孩子受到的伤害往往更大。所以,我从内心深处加倍地宠爱他,也时常检讨自己的育儿大忌:追求完美。更多的时候,我希望变成他黑黑的眸子,蛰伏在他小小的身体里,用他的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用他的头脑和心思考虑周遭的一切,我甚至想代替他们呼吸,替代他们造出血红细胞。可是,有很多大人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成人世界的虚伪,以为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尽快成熟起来,学会社交。我不明白“人际关系”这个概念何以在幼儿教育领域如此受重视,我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常常被认定为“不合群”,我引以为傲的孩子身上特殊的资质被简单化地做判断,幼儿园老师为啥老做表面文章呢?难怪表里不如一的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就是因为老师更喜欢“小大人”——殊不知这些“被长大”的孩子心灵被异化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吗?!

第五,想像力。木木在一岁半之后说过一句话:“月亮是我的鸟笼。”我听了登时吓一跳,以为李白趁着秋风明月私藏在我府邸啦。我相信现在不乏各种各样的天才儿童和超常儿童,前不久炒得火热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是个“一两岁熟知成吉思汗,两三岁看新闻联播7岁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的天才政治少年。相比较而言,我家宝贝实在不及人家九牛一毛:光幼儿园就转了三次,调换了四个班。我也不敢保证嘉木同学在说了那句连自己都莫名其妙的话之后,还会不会有诗歌方面的出色表现。对了,六岁时因为不想去幼儿园,他大概还把布披在自己身上,口头作文“我是布——布能上学吗?不能!”但我知道有些孩子会以发烧为由来逃学,个个儿都很聪明能干,常常把家长朋友们捉弄得颠三倒四。呵呵。但如今这个时代,很难保证“天生我才必有用”啊,自学成材、自我创造的机遇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对青年人关闭了,从幼儿园就开始一级级螺旋式上升的教育体制越来越强大,这是不是意味着对于儿童想像力的彻底封杀?

第六,某种程度的遗传。不记得哪本书上说,儿童的情绪深处,就是集体无意识,它先天就存在着,在所有儿童身上都普遍地存在着,成为一个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儿童的集体无意识来自遗传。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乃是儿童艺术心理的滥觞。正因为此,我从宝宝们初步具备自我意识开始,就着力挖掘他们这方面的潜质。我坚信,艺术需要遗传。我把自己幻化成圣母玛利亚,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首先培养禾禾木木的“泛灵论”——具体、直观、形象、透明、想像、原始乃至原创、简略……经过实践,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美学观念都可以在儿童身上找到佐证。相比较同龄孩子而言,禾禾木木确乎是自我意识更强的品种。特别是木木,天生就是个倔强的小孩儿。一两岁的时候,我跟他对话,如果我夸他“好宝宝”,他马上就说自己是“赖宝宝”,我怀疑他的脑子是否反着生长。以后的许多事情都印证了我对这个孩子的看法。莫非,他真的遗传了我当作家的因子?我且在日后拭目以待吧。我这个在现行教育的大旗下长大的好学生,骨子里所思所想还不敢过分表达出来,我的内在自我比起儿子们现在的自我可能还要渺小些,烦请大家别误会,我更大程度上还是以一个母亲的爱来诠释儿童成长的意义。 

分享到:
文章评论
共有0人发表过评论